【北大人在深圳】厉伟:去做,让改变发生!
编者按
为庆祝北大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推出“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及参访项目,历经10个月的时间,采访25位不同时期求学于北大、现扎根在深圳的北大校友,通过那些激情的、创新的、奋进的、值得记忆的故事,与丰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书写“北大人”在深圳的故事,传播北大的精神与情怀。
个人简介
厉伟,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约教授,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理事长。
厉伟站在深南大道旁深圳国际创新中心的办公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48ih777f&width=500&height=375&auto=0
11月的南国深圳,温暖如春,没有北方的寒冷。站在松禾资本位于深南大道旁的深圳国际创新中心,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简单的寒暄后,让我们对他有了不太一样的印象。在随后的交谈中,他信手拈来的点滴生活感悟与其投资哲学的对应,让人感觉,创业投资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成长于燕园的“老北大人”
今年54岁的厉伟,生在博雅塔下,成长于未名湖畔。
小学就读于北大附小的厉伟,生活在燕园西门之外的蔚秀园,每天上学放学都穿燕园而过,绕着整个未名湖南北两边走。那时的燕园和现在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保留着皇家园林的传统风格。儿时的未名湖里,养着鲢鱼、胖头鱼,每年立冬之前,学校都会将未名湖水抽干,把里面的肥鱼捞出,分给教职工们,改善大家的生活。而寒冷的冬季一到,整个湖面就会结上厚厚的冰,而在未名湖上滑冰,成为儿时的珍藏记忆。
成长于燕园的他,儿时对于北大教师的印象,并不是那么的清晰。在燕园里见到的很多教授都不相识,现在认得的都是上大学以后才逐渐熟知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结束,教授,大知识分子,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实际上是受到排挤,或直接是打击的对象。
出生于经济世家的厉伟,本科到研究生,一直求学于北大。面对当初如何做出就读北大的选择,他坦言,“在中国,这很自然,年轻的时候如果说你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那个时代,甚至现在,无外乎就是考上北大。”在三十多年前,年轻人想要获得美好的未来,就是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哪里像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
而从化学专业的本科学习到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深造,厉伟逐渐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学时候,我的化学成绩比较好,化学老师就鼓励我去考北大的化学系。从初三做出这个决定,凭借努力和天时地利,就进了北大化学系。”当进入化学系学习后,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面对继续深造的机会,他果断地做出跨专业深造的选择,在他看来这是充分评估自己的结果,他认为“刚上大学的时候,以为自己喜欢什么,可能只是假象。上大学之后,你有可能慢慢发现,以前自以为喜欢的,其实是自己不擅长的,或者说是自己不喜欢的,那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
因此,在工作三年后,厉伟选择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转换专业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继续研究生的深造。80年代整个国家都处于百废待兴,北大的年轻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大家很少讨论个人的未来,更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都在为中国怎样发展,中华民族如何振兴争论与思考。回忆起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厉伟记忆犹新的,是经济学院萧灼基教授的一门课,其中有股票知识。这门课的考试科目是提交一篇论文,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提交的论文题目:《论投资与投机》,当时他的论文观点十分明确,就是正确看待投机,其实投机就是抓住机会,只要投机不过度,没有什么不好。
赶上“好时候”,我比小平南巡早半年
就读研究生期间,中国经历了社会发展的剧烈变革。1989年后,北京一片肃杀,面对大环境的压抑,研究生毕业之后,厉伟选择了南下,寻找发展机会。
意气风发的他,背着包,孤身南下,1991年8月30日来到深圳。至今,他还记得初到深圳的经历。从广州下火车,坐上中巴,中间倒两次车到东莞,然后再“卖猪崽”到南头关过关,再换一辆车到现在的罗湖车站,花费大半天的时间。那时的深圳城区范围很小,只有现在罗湖火车站那一片的老城区,上海宾馆以西就是广阔的农村。一条深南路穿城而过,一条北环路通往蛇口,去蛇口花上两小时才能到。
1992年开春,八十八岁的邓小平“南巡”,春天的气息格外浓郁芬芳。邓公一路巡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重唤经济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1992年邓小平南巡留影
国家即将发生改变!时任深圳市市委书记李灏突破重重阻力,通过《深圳特区报》将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精髓披露了出来,立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民盼王师已久,“东方风来满眼春”!
而此时的厉伟,在盼望着国家改变的同时,一到深圳就开始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挖掘——炒股票。1990年,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宣告成立,深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股票上市银行。因为股票,深圳“疯”了,股票交易场所人山人海,人们的暴富梦开始燃烧。那时候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每天发放200个号,很多人一大早就去排队,希望能第一个进去交易。
1992年深圳新股认购 股民半夜起床排队
1991年8月的深圳股市,指数只有45个点,股票也就6只。从9月开始,整个大盘进入暴涨模式,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股票指数涨到了300多点。
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从事股票交易的厉伟,感觉到自己缺乏大公司运作经验,夫妻一商量,毕业于北大管理系的夫人立即辞去北京的公职,在1992年3月来到深圳接手股票交易。而厉伟则选择加入上市公司中国宝安集团历练。在宝安集团,他亲身参与了一系列股市的改革,设计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张可换股债券和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策划操作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购案,设计操作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次股票上网发行方案……
1994年,厉伟的夫人成立了深圳延宁公司,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和风险投资。1996年底,厉伟离开宝安集团,加入延宁公司,重点转向风险投资。
创投掌门背后的“流金岁月”
凭着对股票市场的认识和理工的背景,厉伟将对科技项目的投资作为公司发展方向。1999年创立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又联合骨干团队发起设立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身处中国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的松禾资本,作为深圳“土生土长”、同时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创投机构,松禾资本坚持“松是本,永续常青,禾为用,不断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帮助中国创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新材料、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关注,加大对海外顶尖华人创业团队的投资力度。近几年,在厉伟的带领下,松禾投资了中国基因行业的领军企业华大基因,国内首个拿到医生集团营业执照的博德嘉联、开拓中国微生物组产业应用的锐翌生物、致力于高通量无创基因检测产品研发的鹍远基因、专注于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吉因加科技、柔性显示的柔宇科技、激光显示领跑者光峰光电以及德方纳米、摩方科技、烯湾材料、矩阵科技、瑞凌新能源、融光科技等一批代表着国家未来、产业未来的卓越企业。松禾投资的多家企业被视为深圳转型升级的典型和标杆。
厉伟在不丹虎穴寺
在厉伟看来,术业有专攻,对行业必须下力气深入研究。松禾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所作出的选择。当初面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由于自己认识不足,在互联网方面没有下功夫,错过了很多机会。他感慨地说道“假如我们年轻十岁,并且是那种对互联网有狂热喜好的人,当时,一些互联网企业,其实我们是有投资机会的。由于我们对互联网研究不深,理解不透,所以自然而然就忽略了。当年我们请马化腾来过公司,盛大第一轮融资也接触过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对互联网不熟悉,错失良机。”
去年以来,松禾再次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自我改革,“如果说松禾过去更多的是单兵作战,那我希望未来是有组织地集团化作战。松禾资本需要放空自己,重构过去;重新出发,再生未来。”
“去做,让改变发生!
有能力的人帮助有需要的人!”
从事了20多年的创业投资,厉伟依然激情如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思考,如何追寻自己的目标。
厉伟攀登雪山留影
2017年5月,厉伟在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的带领下,成功登上了海拔7000米的珠峰北坳营地,完成了自己第二次攀登雪山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又添上了新的一笔。在2017世界青年创业论坛上,经历过攀登雪山的厉伟分享了他全新的创业投资感悟——他将创业比作登山,告诫创业者要始终心怀敬畏,创业需要坚持、永不止步,要走好自己眼前的每一步,不管眼前的路有多么困难,只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一步一步登上眼前的台阶,当眼前的台阶没有了,你就自然到顶了。创业就像攀登珠峰一样,不是挑战,是膜拜,要永远心怀敬畏。
厉伟参加极地长征阿塔卡玛
250公里穿越 2015(左一)
攀登雪山厉伟不断尝试,勇于挑战,公益慈善更是亲力亲为,积极推动。他作为创业投资行业的领军人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在不同领域以创新理念带动组织各方力量,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去做,让改变发生!有能力的人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他一直所倡导的公益理念。在数十年的公益活动中,厉伟与亲友们一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推动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北大光华EMBA校友会、深圳总裁俱乐部等机构持续在深圳海岸线、北京大学校园、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雪山攀登中开展洁净海滩、清洁校园、保护自然等环保活动:“清洁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厉伟参与环保清洁活动(右二)
我国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也是他关注的重点。他主持成立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持续十年实施“飞越彩虹”公益项目,通过组建少数民族地区少儿艺术团的形式,推动多元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让边远地区大山里的孩子在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培养自尊与自信;更发动爱心企业家开展民族地区公益行、公益支教等活动,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在关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同时,厉伟更是以实际的捐资助学帮助母校的发展,先后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北京大学光华松禾发展基金”,捐赠人民币5000万元给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建设E区新楼,并发动一批北大校友捐赠工程设计、工程利润、管理软件、推广宣传等价值数千万元的服务一同支持北大化学学院E区新大楼的建设。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代表学校
授予厉伟名誉校董铜牌
在捐资助学方面,他更是带领深港产学研创投先后联合深圳青基会、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爱心机构,以捐赠现金和提供股票质押等方式,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深圳部分高中,首创企业与金融机构爱心资源对接的联动捐助机制,推行爱心助学贷款计划,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无息长期贷款或银行低息助学贷款担保,让更多贫困学子获得帮助,累计发放助学贷款数千万元,受惠学生逾千名。他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慈展会公益资源对接平台搭建,首例大型国企资源捐赠个案顺利实施,为深圳慈善公益界供给侧改革创建出成功范例。“通过这样的机制,使用商业的手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是解决公益资源短缺最好的方法。通过发放贷款,让有需要的同学能够有尊严和平等地获得帮助。”“公益慈善不是一种施舍,通过一纸平等的贷款协议,界定了借贷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用有尊严的方式,让更多人获得帮助。”
厉伟身体力行参与深圳东西涌净滩活动
在数十年的善行善举中,他崇尚发心真诚、理念朴素以及身体力行,成功为慈善公益界的发展探索出多种创新机制。他先后发起创建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北京光华之心公益基金会、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为推动中国环保、教育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智慧,付出了努力。
【祝福北大120周年】
希望北大越来越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北大学到知识;希望北大学子能够真正感受到北大的精神:北大人对人是平等的,北大人对事情是包容的;北大人的思想是解放的,北大人的心灵是自由的!
附:
洞仙歌
(2003年父亲厉以宁为厉放四十五岁,
厉伟四十岁作)
弟顽姐护,幼时情难表,陋巷危房度年少。
浪中游、不问前站遥遥,惊回首,往事如今缥缈。
南国花未谢,碧海青山,云下烟波接芳草。暮雨正潇潇,桥跨罗湖,
秋凉去、香江春早。课子女,日夜识辛劳,念父母当初,掌灯严教。
——厉放《旅行—与孩子共享的梦》
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 | 姚大伟
编辑 | Jessie